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正常机体在受到某种抗原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前膜能分泌神经递质 |
B.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 |
C.适当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
D.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
B.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
C.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有关 |
D.伴性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
右图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某动物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
A.A位于①上,a则可能位于⑤上 |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①和③上 |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
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器官为睾丸 |
B.甲为次级精母细胞 |
C.甲是丙的子细胞 |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
A.YYRR×YYRr | B.YYRr×YyRr | C.YyRr×YyRr | D.Yyrr×YyRr |
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
C.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
D.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