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古代早期长三角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沿江阴市位置作一古长江横剖面示意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古太湖的成因最可能是
A.冰川侵蚀形成低洼地,积水成湖 |
B.地壳断陷下沉形成构造盆地,贮水成湖 |
C.泥沙淤积、海浪顶托形成天然堤坝,围海成湖 |
D.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积水成湖 |
下图为巴西东南部的等高线图(a>b>c),那么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点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读等高线图,已知a>b,回答下列各题: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M<300②300<M<400 ③100<N<200④200<N<300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从甲(70°N,80°E)到乙(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
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
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
关于甲地(170°E,25°S)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东半球 | B.甲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
C.甲地处于中纬度地带 | D.甲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