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背景材料
体现的民族精神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30年来,罗阳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航空技术重点项目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半边肢体无力、说话不畅,几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但年仅15岁的段益敏却用颤抖的双手敲出长篇小说,在知名文学网站上连载,并成为该网站的一名签约网络写手。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1)请你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把上面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2)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刚上初中的时候,感到学习很吃力。他就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看到别人背他也背,看到别人写他也写,但效果不好。后来他对自己的情况作了分析,开始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他首先制订了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并针对自己兴趣广泛的优势,积极参与课外探究。他还创造性地摸索出了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一个学期下来,小明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小明刚开始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有什么变化?
(2)搞好初中的学习,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 — 2014年广州灰霾天气变化情况

注:PM2.5是产生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2014年广州PM2.5年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0倍,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材料二: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经过一年多的手工检测和在线质谱仪分析,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这是比较权威的首张广州PM2.5“图谱”,排在前四位的来源是工业源(32.1%)、机动车尾气(21.7%)、扬尘(10.4%)和生活面源(8.6%)。(说明:源解析就是要弄清PM2.5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进一步降低广州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部分国家竞争力指标得分情况(分值满分为7)

材料二:贵广、南广……伴随一批高铁新线的开通运营,短短10年间中国就建成了占世界总里程一半多的高铁线路。高铁开通后,人流、物流周转加快,带动沿线经济转型,激发人们更多地走出家门,仅2014年就有约8亿人次选择高铁出行。
材料三:中国高铁从2004年引进技术之初,就没有满足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不断地攻关研究,并始终坚持自我超越。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国高铁的发展,为中国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2)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材料一: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是一条古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2015年3月,中国正式向全世界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如下图)的发展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倡议亚非欧各国合作发展,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二:2015年3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当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为广东省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加快发展出谋划策。

知我国情,建我家乡。
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6月25日是第25个“全国土地日”,7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人口日”。为加大对人口、资源、环境的联合宣传力度,某市教育局决定举行国策宣传进校园活动,使师生对我国的国情国策有个大致了解,并增强师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志志所在学校为贯彻教育局的决定,要求每班相应制作一个宣传网站,现邀请你参与:
【正视现实】(1)请你把知道的关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通过专题网页与广大网民共享。
【齐抓共管】(2)网站正在征集解决上述严峻问题的建议,请将你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挂在专题网页上。(温馨提示:从国家和你的角度,
【落实行动】(3)网站正在开展“家乡环境问题”大讨论,请你列出一项备受家乡人民关注的环境问题,写出其危害,并提出一条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措施或具体行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