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食货志》载:“(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材料中元政府的措施( )
| A.抑制了海上走私活动 |
| B.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 C.降低了对外贸易的风险 |
| D.打击了外国商人的积极性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
|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 |
| 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
| 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
|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
|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
|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材料表明
| A.法国全面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 |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引导者作用 |
| C.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 D.法国要签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
|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
|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 B.康乾盛世 |
| C.维新变法时期 | D.民国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