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形容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
1876年,世博会在费城举行,清政府第一次以官方身份组团参加世博会。但清政府的态度并不积极,称之为“炫奇会”“赛奇会”。这反映出()
①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观念一定程度存在
②对新生事物不愿接受
③缺乏创新意识,对科技发明不重视
④列强侵华,无暇顾及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分工更细密 |
B.地区从南方沿伸到北方 |
C.部门涉及冶铁、伐木等 |
D.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
“督臣谭纶、帅臣戚继光治塞垣,夹垣为台,高数丈,矢石相及,环蓟而台者三千,垣周二千余里。自是,外寇不敢深入”。文中所指的建筑应在今天的()
A.京、冀一带 | B.闽、粤一带 |
C.江、浙一带 | D.晋、蒙一带 |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 B.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
C.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