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到:“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
|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
|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的条约 |
|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
|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 “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 )
| 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 B.清政府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 |
| 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 | 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 |
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
|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同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 |
| C.商人成为经济的主要传播者 |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制,弃儒从商 |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
|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