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不遗余力地将大运河申报为世界遗产,主要是因为它(  )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表达了民族情感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5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上述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寓意最贴近的是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几年,由“蒜你狠”到“蒜你跌”,由“豆你玩”到“苹什么”,……一系列反映物价涨跌的网络语言兴于人们的茶余饭后。这些网络新语的出现充分说明

A.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B.网络技术的发展决定人的意识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据此材料,回答5-6题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011年9月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登一项研究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化合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