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赵州桥》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
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
选择正确的读音“√”。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括号里打“√”。
(1)这一段文字一共有三句话。 ( )
(2)第二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
(3)最后一句话是一个比喻句。 ( )
(4)这一段主要写赵州桥十分美观。 ( )
(5)这一段写了栏板上的龙的三种姿态。 ( )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赵州桥 的特点。
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 。
心的存折
鸟儿无意中带来的一粒种子,谁能料到多年以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呢?
14年前的一个夏天,金小姐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台湾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当时人很多,金小姐刚坐下,就有人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之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拿了一份。老人临走时递过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老人原来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以后,金小姐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而这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连样品都做好了,更何况,这是她唯一的客户。她忽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线希望去了一封简单的信,说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如果你来台湾希望能来看一看。一个星期之后,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说即日启程来台湾。两天后,他真的来了,还带来了七八个员工。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的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金小姐做一年的大订单。金小姐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就像我在一本书中所写的:‘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一点一滴的去积累的。”
(1)画出文中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直接陈述句。
(2)金小姐吃饭时为老人做了些什么?
(3)金小姐做生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样解决的?
(4)为什么说 “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
课外阅读:本题共13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开端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节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即使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逆来顺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认为正是当初他的肯“低头”,才让他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báo bó)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hénɡ hènɡ)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仰面朝天。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那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qiánɡ jiànɡ),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zhá zā),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jiē xián)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龙王的儿子为什么要淹死精卫?
(3)精卫为什么要立志填海?她是怎样做的?
(4)请你用几个成语描述一下精卫。
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15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15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5000兵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司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胆战心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20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许乱动。
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工夫不大,司马懿的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作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打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进去,()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40里!”
司马懿的兵后退了。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15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绝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大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他很快就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有这个办法的。”
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胆战心惊()敬佩()吩咐()惊奇()
(3)诸葛亮听说司马懿来进攻,做了哪些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
(4)司马懿为什么后退?说明司马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你用一句话夸一夸诸葛亮。
课文内容回头看:
(1)读下面的话,在横线上填写带“然”字的词:
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是想为难他。可是诸葛亮却不当一回事,很——地说:“都督委托,——照办。——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我只要三天就能造好,——我甘受惩罚。”周瑜一听,——答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派人去取箭,诸葛亮——交出十万支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人有买履者,先——,而——,至之市而——。
②我回味着这几天——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这些都是我从未——的快乐。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船尾——,仍旧——,逼近曹军水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