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彭泽,字济物。幼学于外祖段坚,有志节。会试二场毕,闻母病,径归,母病亦已。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置之辟。中贵为祈免,执不听。出为徽州知府。正德初,起知真定。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刘惠、赵鐩等乱河南,命泽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讨之。陈便宜十一事,厚赏峻罚,以激劝将吏。始至,大陈军容,引见诸将校,责以畏缩当死。诸将校股栗伏罪,良久乃释。遂下令鼓行薄贼,大小数十战,连破之。吐鲁番据哈密,执忠顺王速檀拜牙郎,以其印去,投谩书甘肃,要索金币。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以闻,请遣大臣经略。大学士杨廷和等共荐泽。泽久在兵间,厌之。帝优诏慰勉,乃行。泽材武知兵,然性疏阔负气。经略哈密事颇不当,钱宁、王琼等交齮龁之,遂因此得罪。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又请敕九边守臣,策防御方略,毋画境自保。镇、巡居中调度,毋相牵制。诸边各以农隙筑墙浚濠,修墩台,饬屯堡,为经久计。内地盗甫息,敕守臣练卒伍,立保甲,惩匿盗不举者。且抚西南诸苗蛮,申海禁,汰京军老弱。帝咸嘉纳。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帝因谕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专疏奏,余只具公疏,毋挟私中伤善类。诏下,给事御史交章劾泽阻言路,坏祖宗法。帝乃从吏部言,停前谕。泽不自安,累疏乞休。言者复交劾之,乃加少保,赐敕乘传归。泽复夺官为民,家居郁郁以卒。          
(节选自《明史·彭泽传》有删改)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B.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C.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D.世宗入继/遂即家起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部事积坏久泽/覈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八月),所以又叫“秋闱”。
B.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D.保甲: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统治人民,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并设有甲长和保长,对人民实行层层管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泽为人孝顺,行事耿直。参加会试时刚考完前两场,他听说母亲生病就径直回家探望;豪强杀人,彭泽置之不理,即使朝中权贵求情也不为所动。
B.彭泽治军有方,带兵严明。刘惠等人作乱时,彭泽奉命征讨,厚赏严罚激励将士,一到任就检阅部队,申明军纪,主动出击,大小战役接连取胜。
C.彭泽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他力除积弊,核查功过,使兵政焕然一新;还积极提出官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边邑利用农闲筹备战事等合理化建议。
D.彭泽性格疏阔,意气用事。他厌倦征战,拒绝经略哈密,直到皇帝下诏好言劝勉才答应,后因办事不力遭陷害而被朝廷放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阉人数挠禁,泽治一棺于厅事,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
(2)在部多所执持,会御史史道以讦杨廷和下狱,泽复劾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回旋而上。
B.我決起而飞,榆枋抢:集,着落。
C.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刚才,刚刚。
D.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B.置杯则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C.而彭祖乃今久特闻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D.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可怪也欤

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安能以身之察察 B.《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洎牧以谗诛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选文最后一段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否定了宋荣子,肯定了列子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最后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的。
D.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作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候:安抚
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酒具赉:携带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篮舆舆:抬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韐(ɡé),建州崇安人。夏人攻震武,韐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衍至六倍,租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寇至城下,击败之。河北盗起,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 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而缢。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邻伍:邻居。②蠲(juān):免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使期不至愆:拖延
B.涸以为田,至六倍衍:扩展
C.官吏悉遁,或舟请行具:准备
D.与其死,不若北去取富贵徒:服劳役

对文中画虚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A.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B.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C.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D.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B.刘韐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
C.刘韐义勇兼具,守一方安宁。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刘韐尽心国事,为国赴义。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2)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问题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 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成畏之日:“莫当李将军 前也。”
及天光赴洛,弼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丈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之。悦惶惑,计无□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周文帝谓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周文帝以所乘骓马及泰所著牟甲赐弼。又从平弘农。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弼将其麾下九十骑横截之,贼分为二,因大破之。以功进爵赵郡公。四年,从周文帝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历位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越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乱,谓所亲曰属:恰逢
B.弼侯莫陈悦隶:附属
C.令解兵之谢:谢罪
D.弼道而前进倍:增加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
②悦惶惑,计无□出
③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

A.①以②所③为 B.①以②之③因
C.①且②之③为 D.①且②所③因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B.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C.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D.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世显贵。六世祖李振,担任慕容垂的黄门郎。他的父亲李永曾被赠梁州刺史,而他自己又与侯莫陈悦是亲戚。
B.李弼少有大志。魏末战乱时,他不愿按常规来加官晋爵,靠履锋刃、平寇难,来求取功名利禄,贼兵望而生畏。
C.李弼识时务。周文帝从平凉来讨伐侯莫陈悦,他就曾劝侯莫陈悦解散军队投降,知其必败时,带领军队归顺文帝。
D.李弼立下战功。随从平窦泰,斩杀俘获最多。随从平弘农,在沙苑战齐神武,击败并斩杀他,将其首级在军中示众。

把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
(2)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蒐苗狝狩,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即位,辅臣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 阅读答案】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 阅读答案。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①肴馔:祭祀的酒食。②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③蒐苗狝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④圣祖:清康熙帝。⑤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除夕,雍建命廊庑,撤肴馔畀之徙:迁移
B.设使兽起于前,马于后,惊属车之清尘逸:奔跑
C.传谕孟春太庙飨:犒劳
D.至期皇康豫躬:身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两藩并建,供亿维繁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吏虑其逃,絷官廨师道不传也久矣
C.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谕阅兵习武之意操当肃还付乡党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杨雍建“亢直性格”的一组是()
①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②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
③雍建奏对不失常度④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
⑤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⑥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雍建在高要时,善待军队征来的农夫,鞭打军中语言不逊的官吏,得到了总督王国光的欣赏及推荐。
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
C.杨雍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在贵州期间,杨雍建把土司拜见巡抚的规矩全部废除,询问土司疾苦,供给酒食,土司都心服口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2)比退,辅臣目之日:“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