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醇是重要的燃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以CO和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H1=﹣116kJ•mol﹣1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且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的是__________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
(2)已知:CO(g)+O2(g)═CO2(g) △H2=﹣283kJ•mol﹣1
H2(g)+O2(g)═H2O(g) △H3=﹣242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三种不同温度下合成甲醇,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请回答:

①在图中三条曲线,对应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H3OH(g)CO(g)+2H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4)恒温下,分别将1molCO和2molH2置于恒容容器I和恒压容器Ⅱ中(两容器起始容积相同),充分反应.
①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是I_________Ⅱ(填“>”、“<”或“=”,下同).达到平衡后,两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关系是I________Ⅱ。
②平衡时,测得容器I中的压强减小了30%,则该容器中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________(填“增大” “减小” 或“不改变”)。
(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O+H2O=CO2+H2。已知部分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 + O2(g)= 2H2O(l);△H=-571.6kJ·mol1
2CO (g) + O2(g)= 2CO2(g) ;△H=-566kJ·mol1
又知1molH2O(g)转变为1mol H2O(l)时放出44.0kJ热量。写出CO和水蒸气在高温催化剂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4)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烧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5)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在此温度下,将pH=1的H2SO4溶液VaL与pH=11的NaOH溶液V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Va︰Vb
(6)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7)NH4Cl是一种重要的化肥。
①用0.1 mol·L—1的盐酸滴定0.1 mol·L—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b.
c.
d.
②NH4Cl溶液中存在:NH4+ + H2O NH3·H2O + H+,则该反应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7×10—5 mol·L—1

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 中充入2molX、7molY,向B中充入4molX、14molY,起始时VA=VB=a升,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
2X(g)+2Y(g)Z(g)+2W(g)△H<0达到平衡(Ⅰ)时VB=0.9a升,试回答:

(1)B中X 的转化率α(X)B
(2)A中W和B中Z的物质的量的比较: n(W)An(Z)B(填<、>、或=)
(3)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
B的体积为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4)要使B容器恢复原来反应前的体积,可采取的措施是

虽然氟元素早在1810年就被发现,但170多年来化学家试图用化学方法制取氟单质的尝试一直未获成功。直到1986年,化学家Karl Christe首次用化学方法制得了F2。他提出的三步反应如下(反应①、②里氟元素化合价不变):
① KMnO4 + KF + H2O2 + HF → K2Mn F6 + ____________ + H2O
② SbCl5 + HF → SbF5 + ____________
③ 2K2MnF6 + 4SbF5 → 4KSbF6 + 2MnF3 + F2
请根据以上反应回答问题:
(1)反应①中空格上应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为什么填这一物质,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
(4)配平反应①,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将答案写在下面空格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xmol/L,c(OH)=10y mol/L,xy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时,水的离子积Kw    ,则该温度t    25℃(填“>”“<”“=”).
(2)若将此温度(t℃)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
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并比较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下图为常温下向25mL 0.1 mol·L-1 M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 mol·L-1HA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能确定MOH为(“强”或“弱”)碱,
理由是
(2)上图能确定HA为(“强”或“弱”)酸,
理由是
(3)在D点时,溶液中c(A)+c(HA)2c(M+)。(填“>”、“<”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