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①②③④,表示人口稀少的地方的是_______。
(2)图中②处所在的国家主要使用_______语。
(3)图中④处主要是_______人种。
(4)图中③处的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___。
(5)亚洲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其中伊斯兰教发源于_______________。并且我们把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_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是一种在世界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印度和俄罗斯根据自身地理条件种植小麦,成为全球小麦主要生产国。
材料二 图1为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印度小麦主产区分布图。
【小麦的生长】
(1)俄罗斯年平均气温大致随纬度升高逐渐____________,受热量影响,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于0℃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2)与俄罗斯相比,印度纬度较低,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小麦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区域。
【小麦的生产】
(3)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以首都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工业区。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农用机械等设备,机械化水平高。
(4)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____________,成为粮食生产的优势之一,而迅速增长的人口,以及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的____________灾害频繁,又给印度粮食生产带来了沉重压力。为此,印度采取兴修水利、改进灌溉技术等措施稳定了小麦生产。
【小麦的发展】
(5)粮食生产关乎世界粮食安全。请写出一条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探究思路:探究过程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___。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____________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____________。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
(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
“体验冬至”
(4)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____________,居民穿着厚棉衣。
冬至日,各地饮食习俗不同。
(5)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多为____________,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人们习惯吃饺子;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____________,人们习惯吃汤圆。
(6)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____________,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
“绽放冬至”
分享探究成果,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_____(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_____(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可达 。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_____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_____、_____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_____的建站理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东数西算”是指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部分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
数据中心是支撑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 以上的花费都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运行时需恒温。
如图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主要国家算力枢纽分布示意图。
(1)我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得益于西部地区_____、_____等有利条件。
(2)贵州算力枢纽所在的贵阳市是著名的“凉都”,夏无酷暑,有利于计算机散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
(3)简述“东数西算”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理景观千姿百态。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地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成群的牦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照片拍摄的地方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是_____。
(2)从地形、水文、植被中任选一个角度,描述其景观的特征并简述形成原因。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