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获得一雌雄异株植株的突变体,其突变性状是由此植株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欲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实验如下: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Q,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
| 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
C.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 ,![]() |
| D.若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 |
|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
|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
|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下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
| B.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
| 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
|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右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
|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 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
D.物 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