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
|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
|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 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
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
|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
|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
|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
|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
| D.中心体并不是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 B.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各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
| C.液泡内部的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部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
D.叶绿体可以合成ATP,因此 叶肉细胞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
蓝藻细胞不能进行以下哪项生理活动
| A.无丝分裂 | B.有氧呼吸 | C.光合作用 | D.基因突变 |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研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
|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
|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