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
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
A.G的含量为30%![]() ![]() |
B.U的含量为30% |
C.嘌呤含量为50% | D.嘧啶含量为40% |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是由于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 B.脱氧核苷酸链的长度 |
C.具有规律的双螺旋结构 | D.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方式 |
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
科学工作者在利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研究Na+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发现,神经纤维膜内的Na+远低于膜外。向枪乌贼的神经纤维内部注入微量的放射性24 Na+,不久就会测得神经纤维的周围溶液中存在放射性24 Na+;用氰化物(有毒)处理神经纤维,然后再向神经纤维内注射ATP,两次测得膜外溶液中24 Na+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氰化物处理之后抑制了神经细胞的呼吸作用 |
B.神经纤维排出24 Na+是外排作用,需要消耗能量 |
C.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只与24 Na+有关系 |
D.加入氰化物之后细胞就被杀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