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检测物质的颜色变化 |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 |
C.在“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数,通常将样液先稀释 |
D.在“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实验中,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
如图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①组实验如甲图: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②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
B.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D.如果给图乙中胚芽鞘G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则弯向光源生长
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A.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
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
C.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 |
D.无法确定 |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
某海洋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保持在40℃左右,现将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同温度下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该曲线应为 ()
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电子传递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
B.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
C.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
D.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