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 ,培养的细胞在贴壁成长至充链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
(2)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 ,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 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 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 方法保存。
(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 分离培养获得,iPS与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 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如图甲是研究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装置,玻璃罩内充满14CO2。选取生长良好、基本相同的叶片A、B,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蒸馏水处理,一段时间后对A、B叶片内的同位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黑点的疏密表示同位素含量的多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14C转移途径是14CO2→C3→糖类等有机物
B.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调节养分运输有关
C.放射性糖等有机物分布不均匀是由单侧光照引起的
D.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根据右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 |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
B.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
C.c细胞和e细胞一样,都能增殖分化形成d细胞,d细胞分泌的物质Y为淋巴因子 |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 |
线粒体
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
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的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指标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甲 |
0.23 |
0.23 |
0.23 |
0.23 |
0.18 |
0.17 |
0.16 |
0.22 |
0.23 |
0.23 |
乙 |
0.45 |
0.45 |
0.44 |
0.45 |
0.55 |
0.55 |
0.52 |
0.50 |
0.46 |
0.45 |
丙 |
0.31 |
0.31 |
0.31 |
0.30 |
0.30 |
0.60 |
0.62 |
0.38 |
0.33 |
0.32 |
A.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乙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 |
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到最大值后,随丙降低而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
C.甲代表皮肤血流量,0℃时其数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 |
D.0℃时,在甲、乙、丙共同作用下,小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但是小鼠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