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 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相同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与作者观点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 D.积极因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
根据下图示意路线判断,该图应是
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路线图 |
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路线图 | D.解放战争解放军进军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