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是谁提出的
A.魏源 | B.林则徐 |
C.李鸿章 | D.康有为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是
①有些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
②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
③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④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种变化是
A.革命形式的变化 | B.洪秀全斗争策略的变化 |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 D.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