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的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这封信写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
C.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B.抗日战争前期 | C.抗日战争后期 | D.抗日战争胜利后 |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B.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兴起 |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