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A.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土地革命 |
B.在农村广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
C.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
D.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
C.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
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D.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
D.两者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