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 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
|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辛亥革命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 A.实现社会主义 |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 C.解放被压迫民族 |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
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的时候,马克思在写给路•库格曼的信中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信中说的“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应该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
|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 C.建立工农联盟并肩战斗 |
|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符合上述评论的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