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有删改)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当:应当,应该 |
B.据此,是交构之渐构:构陷,陷害 |
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 |
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寤:睡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 “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将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2)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明年召还,挟勔与俱,以其父子姓名属童贯窜置军籍中,皆得官。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①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延福宫成,奇卉异植充轫其中。动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挟墙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自是勔小戢②。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徽州卢宗原竭库钱遗之,引为发运使,公肆掊克③。勔又托挽舟募兵数千人,拥以自卫。子汝贤等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流毒州郡者二十年。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动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靖康之难,欲为自全计,仓卒拥上皇南巡,且欲邀至其第。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选自《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注]①内帑:府库的钱财。②戢:止息,收敛。③掊克:聚敛,搜刮民财。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器其能。器:认为有才能,器重。 |
B.京讽勔吾其父讽: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 |
C.引为发运使引:招来,叫来。 |
D.籍其赀财籍:登记并没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勔恃宠横暴的一组是 ()(3分)
①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
②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
③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
④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⑤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
⑥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勔的父亲狡狯有谋略。在蔡京想建造僧寺阁时,独自承担了筹备任务,在很短时间内筹到了几千根巨木;借此机缘,其父子都获得了官职。 |
B.徽宗极爱奇花异石,做出了不少扰民乱政的事。他大力征收“花石”;他宠幸朱勔,导致东南郡县大小官吏多出朱门,这些官吏致使众多百姓倾家荡产。 |
C.朱勔祸国殃民,害人害己。他肆意征用粮纲船只,托皇命强取苏市孙老桥附近土地房宅,借口挽舟拥兵自卫;靖康之难时,他被钦宗流放并最终被诛杀。 |
D.朱勔的属下及家人倚势贪横。赵霖为政苛酷暴虐,导致百姓惨死;卢宗原公然搜刮民财;朱汝贤等人召唤乡州官僚,颐指气使,祸害当地百姓达二十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 (5分)
(2)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 (5分)
文言文阅读(14-17题每题3分 共12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注:舣①:yǐ使船靠岸《史记•项羽本纪》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父绐曰哄骗,欺骗 |
B.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
C.期山东为三处期望,要求 |
D.汉军皆披靡惊溃散乱 |
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以下句子全都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 | B.①③⑤⑥ | C.②③⑤⑦ | D.②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 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途穷,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
把把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3题 9分)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若非吾故人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录:逮捕 |
B.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状:情况 |
C.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
D.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间:时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 |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 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①邀击:拦击,截击。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
B.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
C.次铜锣峡次:停留 |
D.永忠与相比比:匹敌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