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平衡位置位于原点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轴传播,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轴正向),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s,振幅cm。当波传到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s,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第一处处于波峰位置。求:
间的距离;
②从开始到平衡位置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加速滑下。

图2是打出纸带的一段。

①先利用纸带测出滑块的加速度a,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选A、B、C……等7个点为计数点,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2所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除了加速度a,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
C.木板的质量m1
D.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应该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沿着长度为S1,倾角为α的斜面运动到B点(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1倍),随后沿着长度为S2的水平面运动到D点(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2倍)。若S1和S2足够长,汽车在AB、BD段最后均可达到匀速行驶。求:

(1)汽车在AB段和BD段分别耗时为多少?达到匀速时,其速度V1和V2分别为多大?
(2)汽车发动机在过B点后,为了省油,至少还需工作多久才能到达D点。
(3)若汽车可先沿着长度为S2的水平面运动(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2倍),随后沿着长度为S1,倾角为α的斜面运动到D点(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k1倍)。若k1=k2=k,请问与原路径相比,哪个更省时,为什么?

如图,竖直放置的大圆环圆心为O,半径为R,质量为m的小球A套在大圆环上,有一足够长的细轻绳拴在A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C处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小球B,不计滑轮半径和质量、不计绳子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绳子不可伸长.平衡时弦CA所对的圆心角θ=30°。

求:(1)小球B质量mB
(2)若mB=m,将小球A从圆心O的等高点D静止释放后小球A、B轨道稍微错开互不影响,求小球A的最大速度vAM。(可含根式)

如图,一条长为L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为q的小球,将它置于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使细线竖直拉直时小球在A点静止释放,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偏角α=60°时,小球速度为0。

(1)求:①小球带电性质②电场强度E
(2)要小球恰好完成竖直圆周运动,求A点释放小球时应有初速度vA(可含根式)

(16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质量M=1.0kg,长度L=1.0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铁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小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g取10m/s2.求:

⑴拉力F至少多大能将木板抽出;
⑵若F=8N将木板抽出,则抽出过程中摩擦力分别对木板和铁块做的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