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下列实验装置来制取某些气体:
①甲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甲图装置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制取 气体。在实验室中利用乙图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利用块状的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以利用丙图中的启普发生器,实验中锌粒应放在 (选填“A、B、C”)处;利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气体的优点是: ;若用丁图装置来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则排出空气的导管口是 (选填“D、E”)处。
而在100多年前,曾利用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得到氢气。
③若从原料上考虑,该方法的优点是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3Fe + 4H2O→X + 4H2,物质X的化学式为 。
④在反应时,人们将铁管埋在灼热的炭中,将水蒸气通过铁管,就可以得到氢气。而铁管一般选择螺旋形(如图),它比采用直管的优点是 。
⑤反应中为保持高温,让炭块充分燃烧,有关做法及解释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向炭中通入更多的空气,可使炭块燃烧更充分
B.敲打炭块,将炭块变得更小,可使炭块燃烧更快
C.加入越多的炭块,燃烧的温度就越高
D.在炭块上加入少许油更易点燃,这是由于降低了炭块的着火点
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 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 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③ 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
② 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所选用的
收集装置是E或_____。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7种物质由H、C、O、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常温下A、B为液体,A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B和单质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D和E均含有三种元素,且D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1∶1,G溶液分别与D、E、F溶液反应均可生成B和氯化钠。
①F属于_____(填 “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③若石灰水与E或F反应均得到D的水溶液和一种相同的白色沉淀,则石灰水与E或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用金属铜做电线,主要利用了金属的_____性。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每年因腐蚀而报废了大量的铁制品,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
(3)取某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继续加入足量的另一种金属,溶液中FeSO4的质量随时间的
变化如右图所示。试分析:
①若b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a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写出1种情况即可),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若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则加入的另一种金属是_____。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或“<”)。20℃时,将5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
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
a.加入20 g甲 b.加入100 g水 c.升温至40℃
d.加入150 g 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