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2CO3 | B.Cu2(OH)2CO3 |
C.NaCl | D.NaHCO3 |
分别依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
B |
淀粉与稀硫酸共热,再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 |
C |
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 |
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
D |
向1mL 0.1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几滴0.1 mol/L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
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H=-a kJ/mol.已知:
(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I2和HI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
B.断开2 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
C.相同条件下,1 mol H2 (g)和1mol I2 (g)总能量小于2 mol HI (g)的总能量 |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 (g)和2 mol I2 (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 kJ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 B.pH小于7的雨水属于酸雨 |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冶炼铝 |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c(SO42-)+c(NO3-)="2.5" mol•L-1.取200mL该混合酸,则能溶解铜的最大质量为
A.12.8g | B.19.2g | C.32.0g | D.38.4g |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B |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
C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会过滤 |
除去MgCl2中少量FeCl3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