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A |
向少量燃尽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足量稀HNO3、AgNO3 |
验证火柴头含有氯元素 |
B |
试样加水溶解后,再加入足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 Na2CO3 |
C |
向溶液中加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
D |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 |
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
B.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1 |
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Cu2++H2S===CuS↓+2H+不能发生 |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
向三份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 B.增大、减小、减小 |
C.减小、增大、增大 | D.增大、减小、增大 |
室温下,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2 mol·L-1,乙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2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溶液的pH不可能相同 |
B.甲、乙两种溶液中加入Al粉都会产生H2 |
C.HCO不可能在甲、乙两溶液中大量共存 |
D.甲不可能是盐溶液,乙不可能是酸或碱溶液 |
将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
①1×10-3 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10-3 mol·L-1的氨水c L
③c(OH-)=1×10-3 mol·L-1的Ba(OH)2溶液d L
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 B.a=b>c>d |
C.a=b>d>c | D.c>a=d>b |
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天然气、空气 | B.氯化钠、食醋 |
C.矿泉水、白酒 | D.自来水、大理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