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
中国占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C.郡县制、内阁制 |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该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