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 |
|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
|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有一个里程碑.运载“嫦娥三号”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偏二甲肼中含有N2分子 |
| B.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
|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2:8:2 |
| D.偏二甲肼中氢元素原子质量分数最小 |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
|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
|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
|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
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
| D.物质X含4种元素 |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
|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CO2和N2 |
| C.用二氧化锰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