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分子能构成物质 |
B.分子间有间隙而原子间没有 |
C.一个O原子的质量约为![]() |
D.液态变为固态后构成物质的微粒就不动了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D.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 |
(届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质量比为2:1 |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将等质量的Mg、Al、Fe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
B.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
C.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 |
D.镁和铁一定过量,铝可能反应完 |
下表是常见的几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离子的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溶液 |
酸 |
盐 |
碱 |
||||
HCl |
H2SO4 |
NaCl |
NaHSO4 |
NH4Cl |
NaOH |
NH3•H2O |
|
解离出来的离子 |
H+,Cl﹣ |
H+,SO42- |
Na+,Cl﹣ |
Na+,H+,SO42- |
NH4+,Cl﹣ |
Na+,OH﹣ |
NH4+,OH﹣ |
A.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B.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盐
C.碱溶液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和OH﹣
D.盐溶液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溶液中水的质量 |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
C.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 D.生成氢气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