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下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嫉妒的山丘
[法国]雨果
嫉妒的山丘有一天对阿特拉斯山说:
“你看我们的芳草地,你看我们绿油油的牧场,
少女前来自由散步,
唱歌,欢笑,唱过以后遐想;
你看我们的脚,海浪吻着几乎不带吼声,
野蛮的海洋!你看我们额头的明净,
炎热的夏天和眼珠似的露水,
使它戴上花冠,光彩照人!
“但是你,巨人——究竟怎么回事,在你秃顶上,
长着褐色眼睛的鹰不断翱翔?
究竟是谁,像是鸟在上面筑巢的树枝,
使你的宽肩和铁背弯成这样?
为什么在你黑黝黝的肋部有如许黑黢黢的深渊?
究竟是什么永恒的暴风打击你,以阴沉的电光?
究竟是谁在你头额上放下如许的皱纹、如许的雪?
从没有露出春天微笑的脸,
究竟是谁把它完成这样?
而且把它泡在什么汗水里边?……”
阿特拉斯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背负着一个世界。”
(注: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顶住天的巨神。)你认为诗人把怎样的人比作高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朗读时,第一小节、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的语调是否一样?请谈谈看法。
这首讽刺诗借嫉妒的山丘之口,通过________手法来反映两者的不同,阿特拉斯山虽然只有一句答话,但是这一句便让嫉妒的山丘无地自容。
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嫉妒的山丘或阿特拉斯山的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请你再摘抄一首叶赛宁的诗歌,与同学交流。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蝈蝈和蛐蛐》一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课外迁移阅读
看山中大雾
徐志摩
这一瞬息的晨雾—— 那分明是山,水,田,庐;
是山雾? 又分明是悲,欢,喜,怒;
是合幕? 啊,这眼前刹那间的开朗
这一转瞬的沉闷—— 我仿佛感悟了造化的无常!
是云蒸?
是人生?解释词语:
瞬息:造化:山中大雾的变化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里,诗人把“晨雾”比作_____,第二节中诗人把“云蒸”比作_____,第三节中“刹那间开朗”中看到的山,水,田、庐,比作人生中的,,,。
本诗中把雾与“_______”结合起来写,揭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_______________
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它有什么好处?
课内语段阅读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蝈蝈与蛐蛐》是一首_________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___________________”
和冬日“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_看______的主题。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来点明主旨。
你能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尝试品析一下文中的这种意境。
你会探究最后一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吗?请你尝试探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