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故更之为愚溪。
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③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是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超鸿蒙,混希夷①,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①超鸿蒙,混希夷:指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或 曰 可 以 染 也 名 之 以 其 能 故 谓 之 染 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 ) ②今予家是溪 家( )
③咸以愚辱焉 辱( ) ④悖于事 悖( )
翻译下列句子。
(1)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2)是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溪水的位置及以“愚溪” 命名的原因。 |
B.作者认为自己在清明政治下做了错事,确实是天下最愚蠢的人,颇为自责。 |
C.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借题发挥,写愚溪也是写自己。 |
D.通篇围绕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 ,表达了一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孤愤之情。 |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C.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陋室”不陋的?从中可以读到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陈寿《隆中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B.时人莫之许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
C.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D.猥自枉屈将军宜枉驾顾之 |
把“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段都写了“三顾茅庐”的故事,都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
B.甲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表明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
C.甲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披露了诸葛亮感恩戴德之情,表明他忠谏的心意。 |
D.乙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②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③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②诮(qiào):责备。③责:通“债”,外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②扶而道苦之()
③我固尝闻之矣()④恐其父之不能反也()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 | 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
C.欲遇而刺杀之 | D.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翻译句子。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读了上面的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14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 描写边塞夜晚荒凉、冷寂的句子是:,。
(2)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语句是,。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秋天漠漠向昏黑向:
⑵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⑷至于斟酌损益损: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翻译下列句子。
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文中画横线的诗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忧患意识是贤相圣哲所共有的,请结合两篇选文的内容分析两位作者的“忧”有什么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