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技界人士指出,技术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造成研发投入的巨大浪费,加剧了科技与经济脱节,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
B.寻求人生乐趣的法则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深信能够战胜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 |
C.经济改革搁浅或者受阻,首先会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继而会进一步打击金融市场的信心,这对于意大利短期与中长期经济前景来说都相当不利。 |
D.“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及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为用户提供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提供的多媒体程序能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效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可共享的。对“虚拟图书馆”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
A.非独立实体,是用户利用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环境 |
B.有先进的工作系统,而不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建筑特征 |
C.虚拟,是针对传统的实体概念而言,并非虚设之意 |
D.拥有专为用户个人设置的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 |
下列各项陈述,不符合第三段文意的一项是( )。
A.电子图书馆应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
B.电子图书馆承担着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任务 |
C.为教育与学习的社会化提供帮助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
D.供用户检索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是电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幽默使人如沐春风,也能解除尴尬。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会知道如何化解眼前的障碍。我们有时无意中让紧张代替了轻松,让严肃代替了平易,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无趣的人。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紧张的生活需要幽默调剂 | B.许多人在生活中不擅长使用幽默 |
C.生活中,幽默可以化解许多难堪 | D.有情趣的生活,是因为有了幽默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科学家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一些星际空间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核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文中所说的“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
A.能自我复制其中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 |
B.能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来,不让氨基酸等出去 |
C.能贮存氧气、水和氨基酸等重要物质 |
D.能使上百个类生命分子聚合在一起并长时期存在 |
下列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
A.彗星上面有生物 |
B.地球生命起源之谜被揭开 |
C.彗星是地球之父 |
D.地球生命起源之谜有新解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经过百年的衰落,南水北调工程也许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次机遇,倒流的长江水再次串联起大运河的主要部分,生气就此显现。一百年来大运河只是在等待一次让它融入新的文明中的机会。大运河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并不害怕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却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
这段话的主旨是()。
A.倒流的长江水再次使大运河呈现生机 |
B.历史悠久的大运河已经衰落了一百年 |
C.大运河如何改变掌握在现代人的手中 |
D.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大运河命运的重要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