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
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 |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
B.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蒙古包 | B.蒙古草原 | C.深山老林 | D.江河湖海 |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