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
| A.司法审判 | B.中央监察 |
| C.宗庙祭祀 | D.选拔官员官吏 |
历史典故“问鼎中原”中的“鼎”,反映了周期礼制的严格,周礼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B.维护宗法制 |
| C.确保等级制度的划分 | D.防止诸侯争霸 |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事最能说明:
| 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 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
|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 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 |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中评价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皇帝制 | D.行省制 |
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 A.四手共抬一盘 |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
| C.阡陌纵横之农田 | D.执干戈以卫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