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我国自古就有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写春联的习俗。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
联,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
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
如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
值在于
A.完成了历史图片的释读 |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素 |
关于当前及今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出现了“单极”(美国)、“两极”(中、美)、
“多极”(美、俄、中、欧等)、“一超多强”(美国与其他主要大国)、“无极”等不同提法。
之所以出现世界格局变化的多种观点,原因主要在于
A.“冷战”的结束 |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C.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
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
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
B.苏联政局动荡 |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
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