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
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 |
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 |
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 |
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 |
电视剧《国家命运》讲述了我国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下列对“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
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阐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孙中山1912年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指出:“……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后来,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指出:“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这种变化不能反映出
A.孙中山在维护共和屡次失败后的思考 |
B.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帮助的结果 |
C.孙中山已明确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D.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 B.不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