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对这种现象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①成型于隋唐时期
②“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③选拔形式体现了民意
④容易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
| B.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
|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
| D.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形象。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 A.《人间喜剧》 | B.《巴黎圣母院》 |
| C.《老人与海》 | D.《格尔尼卡》 |
英国一家杂志说:“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 有黄星的蓝色抹布。”这说明
| A.英国担心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
| B.英国反对总统制共和制 |
| C.英国反对欧元的问世 |
| D.欧盟的深化和扩大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 |
一部回忆录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的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
| 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
| B.“福利国家”帮助西方国家克服了经济“滞涨” |
| C.“福利国家”消除了阶级差别 |
|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陷入困境 |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 B.人民主权的主张 |
|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