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会谈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C.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
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一国两制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
D.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
根据图中王小丫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A.武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南昌起义 |
D.井冈山会师 |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