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
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 )
A. |
行政效率提高 |
B. |
中央集权加强 |
C. |
决策事权转移 |
D. |
科举影响扩大 |
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
A. |
地域认同 |
B. |
民族政策 |
C. |
艺术审美 |
D. |
华夏观念 |
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
A. |
伦理道德 |
B. |
文字技巧 |
C. |
法律知识 |
D. |
专业技能 |
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
B. |
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
C. |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
D. |
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A. |
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
B. |
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
C. |
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
D. |
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