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
A.真实性 | B.通俗性 | C.虚拟性 | D.优美性 |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
A.达官显贵 | B.知识分子 | C.市民阶层 | D.社会游民 |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 )
①建筑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运河文化史 ④商帮发展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在研究中西方山水(风景)画时发现,中国早在魏晋时期就产生山水(风景)画了,而西方却要到15世纪才出现,但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发展方向却截然相反:西方始终是以形似为基本,可以形容为科学的绘画;而中国却从表现外物神韵转到表现内心意韵,可以形容为诗的绘画。以下对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领先西方千年以上,且比西方更成熟更科学 |
B.国情决定了中国走向文人画与西方走向科学绘画 |
C.中西方在艺术上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对科学的态度 |
D.中西方的艺术差异决定世界艺术的多姿多彩 |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世舶使”“十三行”等词语。此小论文研究的对象应该是( )
A.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 B.古代繁荣的大都市 |
C.自古繁荣的中外交流 |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