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春秋繁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们基本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员,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全球通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
材料三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70年,(英国)拥有15500英里铁路。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1840年,赛缪尔·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工业革命不但在交通运输方面,而且在通讯联络方面也引发了一场革命。以往,人们只有通过运货马车、驿使或船才能将一个音信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然而,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方面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果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评价世界市场的形成。

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观察下列历史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
/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金/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四: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回答中的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下图)

材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英文版)
材料三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了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
(4)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中西方循着不同的经济轨迹不断地向前走着,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特色。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2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6分)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2分)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