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他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
|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
|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
| 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
|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 A.君权神授 | B.德主刑辅 |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 A.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 )
| A.儒家 | B.道家 |
| C.墨家 | D.法家 |
道光《施南府志》记载“施州卫所属覃田二姓,在宋元未分之前,其势甚盛,颇为边患。”在元朝统治施州之后,又叛服无常。元王朝为笼络这些豪强,遂广置土司,进行绥抚。这说明
| A.土司制度始于元朝 |
| B.土司与行省长官都由中书省派出 |
| C.土司制度深得人心 |
| D.土司制度的设置意在解决边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