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
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 |
C.发展乡镇企业 | D.进城打工 |
中国最早的民办及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事实突出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B.近代民族工业不善经营 |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 B.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
C.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 D.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护卫的“城”和商贸的“市”连称而来,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错误信息是
A.中国古代城市具备多种功能 | B.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
C.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明显 | D.历代政府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