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①民主与科学②实事求是③群众路线④独立自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 B.新三民主义 | C.马列主义 | D.爱国主义 |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辛亥革命②二次革命③护法运动④护国运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③② |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孙中山制定并颁布 |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C.规定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 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D.是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