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
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 |
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
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 B.唐都长安 |
C.宋代东京 | D.明代苏州 |
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 |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D.靠军功选拔人才 |
对公元前594年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四世纪初期 | B.公元前五世纪末期 |
C.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 D.公元前六世纪末期 |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 | 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