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 |
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 "信仰即可得救" |
B.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 |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 17世纪初期 | B. | 18世纪中期 |
C. | 19世纪中期 | D. | 20世纪初期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 B. |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
C. |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 D. |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 |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C. |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 |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