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
D.中国军队正在积极准备战略反攻 |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 D.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
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
B.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
C.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
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
《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
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 |
C.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 |
D.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 |
《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
C.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
B.“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
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
D.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