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预实验一般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
| B.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 |
| 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
| 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
| B.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
| C.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
| 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
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
| B.刺激图中1、2、3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
| 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
| 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右下图),正确的判断是( )
| A.形成局部电流 |
| 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
| C.抑制细胞兴奋 |
| 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