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
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
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B.通过和亲的手段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

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曲造酒 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
C.唐朝中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 D.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
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