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主张()
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 |
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 | 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 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
C.赎罪券和《圣经》 | D.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
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
C.青苗法、募役法 | D.免役法、更戍法 |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